解读 |如何做好“放管服” 中文域名有妙招
跟地方编办的朋友聊起来,经常听到的反映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编制部门的责任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就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起来就很难,每天要跑东跑西向各部门要审核清单,厘清事项,工作都陷入到了数据整理中,加班加点也做不完。有的地方领导重视,协同能力较强就做的好,有的地方不够重视,就推动较慢。但做的好了,给各部门上“紧箍咒”,人家不满意;做的不好,职责不到位,领导不满意,就跟烫手的山芋一样。那到底是不是“烫手的山芋”呢,关键是看怎么来“拿”了。 行政审批改革要先定好位 大家知道,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5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上下联动 攻坚克难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其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把政府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还给公众。 如果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比作是超市销售货物的话,怎么合理安排货品顺序,怎么定期更新货品,这跟编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道理是一样的。哪些货品老百姓买的多,用的好,就应该多上,提高供给;哪些货品老百姓用的不好,没人用,就该放弃,把优质的资源和空间留给优质的公共服务。从这个比喻出发,机构编制部门既不是卖货的售货员,也不是供货的服务商,而应当是综合评估货品好坏,提供销售判断依据的总管。我们回归到审改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的是把这些审批事项、公共服务好坏的数据掌握好,分析出哪些审批该弱化,哪些审批该加强,为领导提供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参考。 中文域名统一赋码有办法 那么,话说回来,如何有效推进审批改革呢?光靠传统“对台账”、“拿本记”的方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了,还按老办法、老思路做工作,就有加不完的班,做不完的报表,事倍功半。因此,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统一录入。但是,全国各地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缺技术,缺经费,缺人员的难题,各地信息也不对接,全国无法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发展。在政府转型的关键时期,责任重,时间紧,有没有行之有效解决办法呢?以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为核心的网上名称管理工作为此提供了答案。 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申请政务和公益中文通用顶级域,到了2013年12月13日正式入根。2015年,全国已经有超过百万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使用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很多市县都已经实现了中文域名全覆盖。 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已经不仅仅是网站解析的技术手段和网上身份认证的标识,而是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新手段。域名本身是一串特制的技术代码,也就是说,机构在网上有了唯一的、准确的、可识别的电子代码,在实现中文域名全覆盖以后,将是全国最便捷、最权威、最准确的机构数字代码,成为下一阶段我们统一权责清单、审批事项等的唯一编码依据,从而为“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奠定基础。 “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有作为 目前,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CONAC)已经与贵州省贵阳市、铜仁市开始了云上编制的探索实践,以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系统为基础,搭建了机构编制政务云平台,通过三定方案管理系统、网上审批监控平台等五大系统整合,形成有机的、动态的管理系统,这样一来,机构编制部门通过把握权力源头,掌握数据源头,把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一一编码,列成清单,放在网上,任公众查阅使用,审批好坏、服务满意度都有最直观的反应,不仅解决了技术、人力、财力资源欠缺的问题,还以较少的成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如何让互联网更好的贴近公众诉求,促进公共治理,是当前改革和转型的关键。对于机构编制部门来说,互联网是新课题,挑战与机遇并存,以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为基础开展机构编制创新管理,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你若还蒙在鼓里,那就真的OUT了! |